青年宿舍,為何而建?為誰而建?
文:鄭崇理
經歷了超過1年,由曾蔭權政府到梁振英政府,終於敲定了青年宿舍的詳情,總共提供270個宿位,租金定於附近地區市值租金的60%,總租期不得超過5年。青年要申請青年宿舍,入息不得超過1.5萬元,總資產淨值不得超逾30萬元,一旦獲配單位後,不再准許繼續輪候公屋。
回顧政策提出之初,曾蔭權政府面對青年住屋問題的初次爆發,認為不少青年人經歷過大學住宿生活,希望畢業後可以繼續宿舍的生活方式,因而提出單身青年宿舍,以圖解決過渡式的住屋去決定單身青年的住屋需要。其後,梁振英在其政綱的房屋政策中亦提出相同概念。到近日正式落實政策,青年宿舍卻由民政事務局推行,政策亦由房屋範疇變成了青年政策,申請年齡和收入上限都大為收窄。
然而,政府官員仍然向傳媒表示,青年宿舍是「希望為有意離家居住的年輕人緩和房屋短缺的情况,計劃能提供機會讓年輕人為日後發展作儲蓄」,又表示「如果後生仔長進少少,呢5年應該夠儲買樓首期」。面對傳媒的進一步質問,政府官員又表示,青年宿舍並不是用來解決青年住屋問題,而是用作青年發展為主。
到此,大家都可以見到政府在青年宿舍上是如何的左閃右避,自相矛盾。究竟青年宿舍政策目的是什麼?為何講青年發展,又要期望青年人在住宿期間儲首期?
一世為地產商打工
青年宿舍,如果真的是讓青年選擇生活方式的話,就不應限制青年人的收入和住宿年期,否則只會是鳥籠式的自由;如果是做青年發展的話,就不應期望青年儲到多少錢,而是期望青年可以培養到哪些才能;如果是要解決青年住屋問題的話,租金就不應和市值租金掛鈎,更不應取消輪候公屋的資格,反而應該增建公屋,取消歧視單身青年的公屋計分制。在此,我們實在看不到有任何誘因讓青年申請這樣的青年宿舍。
說穿了,青年宿舍根本是一項以青年發展為掩飾的房屋政策。政府害怕得罪地產商,但又要令市民覺得政府有面對青年住屋問題,故此提出似是而非的青年宿舍,將之包裝成對青年的慷慨資助,並把青年抹黑成為「唔長進」的、需要輔導的一群,從而繼續把青年推往私人住屋市場。若不承認青年的基本住屋權,改變目前以置業為主的房屋政策,再多青年宿舍也只會是拖延問題,最終還是逼人窮盡畢生積蓄買樓,一世為地產商打工。
作者是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
(二零一三年二月廿六日年刊於《明報》)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新聞稿】住屋非商品 公屋保民生
住屋非商品 公屋保民生
要求長遠房屋策略正視基層及青年住屋需要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今日(2月2日)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檢討香港的長遠房屋策略。為此,青年拒當樓奴運動就着長遠房屋策略提出以下要求,以滿足基層及青年的基本住屋需要。
2013年2月2日長策會抗議行動 |
居屋不是出路
香港的房屋價格已達致瘋狂的水平,私人樓價長期維持在近萬元的水平。價格與私人市場掛勾的居屋和「置安心」計劃等,亦完全無法協助一般市民解決住屋需要。以剛推出的綠悠雅苑為例,訂價最低的單位仍需要246萬,即使按揭市場維持現時2.3厘的超低息環境,以九成按揭供25年期計算,仍需要每月供款9,710元。然而,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的數字顯示,15-34歲而每月收入低於一萬元的工作人口近41萬人,相當於該年齡層的37.3%。換言之,這41萬青年人即使兩人合供一個單位,也沒有能力供款購買「資助」後的居屋。只有把住屋需要與私人市場脫勾的方案,才有出路。
要求立刻增建公屋
基層家庭輪候公屋十分困難,所謂「平均三年」的輪候時間,只不過是數字遊戲,當中有不少基層家庭的輪候時間實際遠超三年。截止2012年9月,公屋一般輪候冊已經累積有十一萬零四百宗申請,而非長者一人「配額及計分制」亦已累積達十萬宗申請,即合共累積超過二十萬宗申請。然而,特首梁振英的施政報告竟指出在2018年前仍維持五年落成75,000間公屋的目標,絕對是遠水不能救近火。我們要求,政府不要再玩弄數字和語言偽術,正視基層公屋需求,立刻增建公屋。
撤銷非長者一人「配額及計分制」
基層青年申請公屋,要面對非長者一人「配額及計分制」(計分制),無法在合理的時間內獲得居所。計分制不分因由地限制了單身青年申請公屋的權利,忽略青年所面對的問題。在計分制的限制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每年只有不足二千人獲得公屋安置。
有消息指出,政府當局以35歲以下青年較多具備專上學歷,上流機會較好為由,計劃「優化」現時採用的計分制,優先協助35歲以上人士上樓。我們必須重申,公屋計分制本身已經是一個不公平,並帶有歧視性的制度,再把青年分為兩類實在是另一種分化的手段。當下香港地產金融霸權當道,經濟結構單元化,具備專上學歷根本無法保證年青人有較好的上流機會──事實上,在41萬收入在一萬元以下的青年人當中,9.7萬(23.7%,幾乎每四人當中有一人)具有專上教育學歷。青年在社會上更要努力掙扎才能求存,向上流動談何容易!
面對政府的抹黑與分化技倆,青年人感到十分憤怒,我們要求政府立即停止一切抹黑行為,全面撤銷公屋計分制!
提高單身及家庭申請者資產與入息限額
為了逃避興建公屋的責任,政府把單身及家庭申請公屋的資產與入息限額定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這令到基層人士即使領取最低工資也很容易超過申請公屋的資產與入息上限。香港的最低工資本身已經低於生活工資,這樣的限額實在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水平,令到不少基層人士需要面對非常昂貴的租金,甚至要住劏房。因此,我們要求政府提高單身及家庭申請公屋的資產與入息限額。
青年宿舍無用
為了應付青年人的住屋需要,政府提出了青年宿舍的新政策,讓青年入住五年,期間儲首期買樓。然而,以現時的樓價,即使是一位月入萬七的青年,在入住宿舍五年期間,根本無可能儲到足夠的金錢支付首期。對於收入較低的基層青年來說,其收入根本連租金亦無法應付,青年宿舍絶對無法解決他們的基本住屋需要。因此,青年宿舍根本只是拖延的策略,最終目的只不過是把青年推往私人市場,完全無法解決青年的住屋問題。
正視劏房問題
房屋政策的長期失誤,導致嚴重的劏房問題,有團體推算全港共有二十八萬戶劏房家庭#。日前,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更說出一些合理化劏房的言論#,令人譁然。我們必須指出,劏房空間狹少,環境惡劣,本身絶對不是一個有尊嚴的合理居住環境。因此,無論劏房在技術上如何合法,亦不應存在。政府實應迅速而大量興建公營房屋,安置貧窮劏房戶上樓,而不是倒果為因,反過來合理化劏房的問題。
反對重提置業貸款計劃
早前有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提出以置業貸款計劃協助市民置業,我們絶對不能認同。置業貸款美其名可以減低排隊上樓的數字,但其實只不過將儲首期的時間押後。如果沒有穩定樓價的措施,市民從置業貸款得到的款項,其實最終都會全部奉上予地產商,使政府變相補貼地產商,並刺激樓價。即是說置業貸款只會強化而非緩和地產霸權問題。
建非商品化房屋
當下香港的房屋問題,在於把住屋這個市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交給市場去解決,造就了地產霸權,並製造了「向上流動」和「居住」兩種互相衝突的需求。要長遠解決房屋問題,就必須提供和成本及市民負擔能力掛鈎的非商品化房屋,限制市民只能把房屋售回給政府,不能用作炒賣。這除了有助解決房屋問題外,亦能夠保障只求安居的市民免於承受樓價波動的風險。只有把「居住」的需要分開,香港的房屋問題才能長遠地獲得解決。
在此,我們要求長遠房屋策略採取以下方針:
- 立刻大量增建公屋,並提高單身及家庭申請者資產與入息限額;
- 撤銷非長者一人「配額及計分制」,停止對青年住屋需要的歧視,並面對社會結構的改變,考慮青年的住屋需要作為規劃之元素;
- 停止推行任何鼓勵置業的政策,以免刺激樓價並強化地產霸權問題;
- 長遠推行非商品化房屋,讓市民可以安居而不必受置業風險的影響,打破地產霸權對市民生活的控制。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
【報摘】長策會開會 青年請願促解決住屋問題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十多名成員,今早趁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開會前,到政府總部請願,並成功向多名長策會成員遞交請願信和進行對話。我們要求立刻增建公屋、提高公屋申請人的資產及入息限額、撤銷非長者一人「配額及計分制」、正視青年住屋需要、長遠推行非商品化房屋。
我們高叫:「住屋非商品,公屋保民生!」
=======================================
《香港電台》
長策會開會 青年請願促解決住屋問題
2013-02-02
10多名青年趁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早上開會,到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政府大量增建公屋,解決年青人住屋問題。
他們指出,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及興建公屋的目標,是「遠水不能救近火」,又批評房協推出的綠悠雅苑項目,訂價最低的單位也要246萬元,年青人難以負擔。
他們要求當局提高公屋申請人的資產及入息限額,並撤銷非長者單身人士的配額及計分制,他們向多名長策會成員遞交請願信,有成員表示會在會議中討論青年人住屋問題。
我們高叫:「住屋非商品,公屋保民生!」
=======================================
《香港電台》
長策會開會 青年請願促解決住屋問題
2013-02-02
10多名青年趁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早上開會,到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政府大量增建公屋,解決年青人住屋問題。
他們指出,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及興建公屋的目標,是「遠水不能救近火」,又批評房協推出的綠悠雅苑項目,訂價最低的單位也要246萬元,年青人難以負擔。
他們要求當局提高公屋申請人的資產及入息限額,並撤銷非長者單身人士的配額及計分制,他們向多名長策會成員遞交請願信,有成員表示會在會議中討論青年人住屋問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