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報摘:單身女蝸居20呎迷你倉

單身女蝸居20呎迷你倉 月租700
2011-12-27 明報

貧窮單身蝸居愈來愈迷你,正當100方呎劏房都索租四五千元之際,原用作儲物的「迷你倉」也被當作廉價市區宿舍,有觀塘工廈管理員發現近半年不時有人半夜進入設有迷你倉的工廈,至翌晨才離開。

迷你倉拒人住 看更睹人出入
「屈居」迷你倉的「住客」既有被逼遷的單身漢,亦有無力交租的單身女子,聲稱以月租700多元,「租住」20平方呎迷你倉,每晚逛至深宵才「入倉」與貨同眠。

本報記者昨日以顧客身分,分別向簡易、海棠物流、時昌、儲存易、蘋果、榮晉及冠軍迷你倉,要求租住迷你倉,但全部拒租。不過,在設有迷你倉的觀塘鴻圖道工廈工作的管理員透露,近半年久不久有人半夜一兩點進入大廈,至翌日晨早離開,當中有男亦有女。

「無錢交租 深宵入倉」
市民何小姐昨致電港台《千禧年代》投訴,香港不設租金管制,業主「搏命」加租,令無錢交租的她,只可每月花700多元租20方呎的迷你倉作蝸居。

抱病在身的何小姐現無法工作,僅靠積蓄過活。她說﹕「我無地方住,只可躲在迷你倉,夜晚要在街逛至深宵(才返迷你倉),因工廈不准人住。」她晚上睡在迷你倉的貨物上,要另覓地方洗澡。

她認為自己不是最慘,會繼續捱下去,並指劏房租金可由1000多元加至2000多元,如領綜援者就可能無力交租。她要求政府向收租的業主徵收物業稅,租屋者可從中收回租金津貼。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成員陳超龍亦指出,有一名年長自僱人士,原本居於工廈,但因加租被逼遷,近期改到自己儲貨的迷你倉暫住一兩周,該迷你倉位於九龍灣一帶,月租約2000元,並設有冲身地方,但他後來因患病入院。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表示,去年已聽聞有不夠錢租屋的單身人士,以月租400元租住迷你倉。他說﹕「迷你倉夠瞓一個人,每日只是幾十元,好過住籠屋或劏房,最多無得洗澡及煮食。」他認為,現時情况反映單身人士能負擔的住屋嚴重短缺,他促請政府加建單身公屋。

「去年已聽聞」 議員促增單身公屋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亦稱,基層住屋愈來愈貴,為求一宿無選擇,100多呎的劏房月租可高達4000多元,部分住戶近日更接獲業主通知,明年一月要加租,有良心者加一成,無良者可加兩至三成,早前更曾有業主要求加租五成,目的無非逼遷。

明報記者 冼韻姬 黎嘉愉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報摘:大學畢業生焗住劏房

收入尷尬 雖擔驚受怕 但冇得揀 大學畢業生焗住劏房
2011年12月12日 蘋果日報

特首曾蔭權「慰問」造成多人死傷的花園街四級大火災民時,向住劏房的年輕傷者問為何不申請公屋?被諷不知民間疾苦。不少月入萬餘元的「夾縫青年」,入息超過申請公屋上限,也無力租買正常單位,無法擺脫危機四伏的劏房生活,更憂心隨時成為下一個火災塌樓的犧牲品。面對侷的生活空間,有人說:「我哋有得揀咩!」;「除咗粗口外唔知點回應特首」。記者:梁御和 伍雅謙

大學畢業女 爆粗焗住劏房

從新聞報道聽到花園街大火, 24歲的阿橙揑一把汗。去年她還居於毗鄰火災現場的一幢舊樓 80方呎劏房。「如果我仲住嗰度,應該死咗」。去年農曆新年前花園街也發生大火,她一覺醒來落樓才知大件事。「我住嗰幢樓一梯九伙,一個單位劏成三間劏房,公閘之後每間房仲有鐵閘同木門,根本唔會聽到出面發生乜事。」單位外望天井,發生火警,只有一條樓梯逃生;無路可逃時只可打開窗往天井跳,是生是死,天曉得!
今年 4月她搬到土瓜灣劏房,一樓是網吧,二樓是一樓一鳳,她住四樓。一個單位劏成六間劏房,月租 3,500元,「我好驚唔知幾時有人爆格同打劫」。阿橙大學畢業,現職客戶服務,月入剛過萬元,生活「掹掹緊」。她坦言,租住單位負擔不起,欲申請公屋又不合資格。每月開支扣除水電租金及歸還學費等必須支出,只餘約 2,000元飯錢零用,她慨嘆:「根本冇錢剩,唔好話要買樓,要離開劏房,打一份唔夠,咪打多份囉,做你唔死嘅話都可以賺到錢㗎。」
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批評年輕人奢望要住設有會所的新樓,阿橙嗤之以鼻,「政府唔知民間疾苦,住你唔死咪算囉,呢度都好唔安全,石屎剝落緊」。記者採訪當日,以收購舊樓聞名的田生地產送了一個月曆掛在她大閘門口,她苦笑:「真係多謝佢。」

另一劏房租客小儀居住土瓜灣一個「一劏三」百餘呎套房三年,「父母住緊嗰度連兄弟姊妹有成八個人,大個咗冇可能唔搬出嚟住」。她任職物流公司文員,月入萬餘元,連同水電等雜費,住屋開支最少要 4,000餘元,還要兼顧家用,每月有 1,000餘元留作基金儲蓄。
選擇劏房,小儀坦言非不得已,「一個舊樓單位嘅月租最少 6,000幾蚊,我住唔起。申請公屋又唔輪到我,買樓更加唔使諗」。買一個百餘萬的舊樓單位,首期先付 30多萬元,以她月儲千餘元計算,足足要儲 20年,「儲到錢啲樓價升晒,仍然係買唔起,曾特首問我哋點解唔申請公屋?我除咗粗口之外諗唔到點樣回應」。
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社工蘇美鳳指出,夾在私樓及公屋資格之間的青年人,「唔係佢哋揀住劏房,係冇得揀」。她指一般家庭輪候公屋也逾三年,何況單身人士。「等十幾廿年,到中年結埋婚,用另一個身份去排隊囉」。她批評香港作為富庶社會,實無法接受市民要捱貴租輪候逾十年公屋的情況。

阿橙每月開支表
月入: 10,500元

強積金:-500元
租金(連水、電費):-3500元
歸還學生貸款:-2500元
給父母家用:-1000元
三餐飯錢:-2000元
交通費:-600元
電話及上網費:-250元

每月餘款: 150元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獸窩與金屋--略論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

轉載自心湖淬筆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恐怕連他自己都沒意識到,他話語裡包蘊著的可怕事實。我們除了變成狐狸或飛鳥,很難再找到棲身之窩。
——芥川龍之介,〈西方的人〉



(Clemson Clay Nest, by Nils-Udo, 2005)


獸窩與金屋
——略論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


施政報告出爐,大眾的眼球都被箇中「新居屋」方案牢牢吸住了。傳媒爭相炒作「新居屋」的所謂地價補貼——業主賣屋時只須向政府補交當年買屋的地價?樓價一升地價一升豈非賺到笑?於是,有人開始眼紅那些尚未存在的「新居屋」業主,有人大叫抽到「新居屋」好過中六合彩,有人斥責政府不應以公帑補貼他人投機……「新居屋 = 發達」的公式植入民心,回歸後滿城「負資產」的鬼哭神嚎,當下二手居屋市價追不上同區同面積私樓的客觀事實,全被拋諸腦後。沒有誰再記得起樓市是會下跌的,也沒有誰發現樓市上升時賣掉手上居屋也很可能買不起更昂貴的私樓,「上車」細屋換大屋是幻覺,手上有的不過長住和瞓街兩個選擇(注一)。樓價是升是跌,「新居屋」業主都不見得會中那傳說中的「六合彩」。再說,首批「新居屋」要在市場轉售起碼要等到2021年,誰敢說十年後市況如何?

眼球被吸掉了,盲目是必然結果。注目於「新居屋」和它附送多少「可發達性」的同時,我們遺忘了屋是用來住的,因此也瞧不見施政報告在住屋問題上的極大漏洞:公屋。漏洞有多大?截至2011年三月,公屋輪候冊累積申請個案逾十五萬,政府依然慢條斯理的嚷著每年興建一萬五千個單位,瓶口比瓶蓋大上十倍。

這還只是漏洞的開端。在把住屋等同炒賣工具的資本主義社會,人要有個棲身之所,殊不容易。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新居屋與青年住屋的未來」論壇

今年10月的《施政報告》中,政府推出新居屋,以及提議興建青年宿舍,旋即成為討論焦點,但與此同時,政府亦宣佈維持每年的公屋建造量不變。面對樓價居高不下;單位越租越貴,也越租越細;公屋輪候冊的隊越排越長,這些措施,究竟對解決青年人的住屋需要,成效究竟有多大?而方向又是否正確呢?

自回歸以來,從出售居屋、公屋,到置安心、新居屋,「鼓勵市民置業」一直是香港房屋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越來越多年青人買不起樓,有人說是「後生仔唔上進」;有人說只是樓市太瘋癲;也有人說其實不是問題,因為安居不等於置業。

對青年也好,對香港人也好,「置業」以求安居,究竟是一條出路,還是不可能任務?而香港的房屋政策,又是否應該朝「鼓勵市民置業」的方向走下去呢?

今次的論壇,我們很高興請到從事地產行業多年的施永青先生、從事政策研究的梁志遠博士,以及代表青年拒當樓奴運動的覃俊基先生一同討論以上問題,並與一眾大學青年交流看法,相信屆時台上台下將有一番激烈的爭論。機會難逢,萬勿錯過!

日期:2011/12/1(星期四)
時間:4:00-6:00pm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本部范克廉樓LG學生休息室(女工合作社旁)
主持:楊穎仁
嘉賓:施永青(中原地產董事)
   梁志遠(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導師)
   覃俊基(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基層可有家園?房屋及土地規劃論壇

特首在剛宣佈的施政報告,只集中處理復建居屋,而對基層住屋需要的著墨並不多,只不停說政府會繼續按「公屋三年上樓」承諾。可是公眾也已慢慢發現這承諾多是空話,所謂三年,都只是第一次編配的時間,如要真正上樓,動輒要四、五年。那基層即使受惠於最低工資,但房租、食物通脹等樣樣加的情況下,其處境和樓奴無異。

施政報告提出的房屋政策,可否解決基層住屋困難問題?近月幾位疑似特首候選人都發表了對房屋政策的意見,我們可以如何分析?政府常說沒地建屋,孰真孰假?近年地產霸權成為熱話,當中最根本就是涉及房屋規劃及土地政策的問題。因此本會舉辦是次論壇,邀得熟悉政策的專家、學者和倡議者,和大家深入探討,歡迎大家參加。

日期:11月30日(星期三)
時間:晚上7:30-9:30
地點:香港九龍旺角道11號藝旺商業大廈10/F香港基督徒學會(地圖:http://bit.ly/uYPixf)

講者:
嚴碧芬(捍衛基層住屋聯盟成員)
杜立基(規劃師)
陳凱姿(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成員)
葉毅明(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為學系助理教授)
楊穎仁(【拒當樓奴】成員)

查詢及報名:2560-3865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 回應施政報告房屋政策

香港的房屋政策中,青年人是最受忽略的一群。中低學歷的青年人,收入是社會上最低的一群,置業對於他們完全是天荒夜談,要安居只能寄望公共房屋。然而,政府在2005年引入配額及計分制,令到青年人要等十數年也未能等到公屋安置。擁有大學學位或以上的青年人,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很多大學生畢業出來,收入只有約九千至一萬五千元左右,要償還學生貸款(Grant/Loan)。面對着不合理的私樓樓價,置業絶對只是空談。要申請公屋,收入卻已超過了入息上限。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下,青年人苦無出路,難以過獨立自主的安居生活。
特首曾蔭權於1013日發表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新的房屋政策。我們認為,這份施政報告並無正視當下青年人所面對的房屋問題,欠缺對長遠住屋需求的承擔,所提出的復建居屋新政策亦無助解決青年人的住屋需求,實在令人失望。

廉宜居屋不廉宜
政府計劃復建居屋,並把居屋售價和合資格家庭的供樓能力掛鈎,這令新居屋表面看起來似乎更加能夠協助市民安居。然而,當詳細分析施政報告中的數據後,便可以發覺新居屋有助安居只是個假象。首先,政府提出在201617起四年,提供一萬七千個居屋單位的目標,實屬杯水車薪,數量並不足以滿足廣大市民的長遠住屋需求。此外,詳細分析施政報告的例子,一個月入兩萬元的家庭如果購買定價約為一百五十萬的新居屋,在利率為二點五厘的最低息環境下,以九成按揭計算,即使把每月四成的收入用來供樓,也需要供款約二十年之多。如果經濟情況改變,利率上升至六厘,有關的家庭的每月供款更會上升至近萬元,又或需要把供款期延長至超過三十年,絕對不是一個可負擔的水平。這還未包括律師費、按揭保險費和單位裝修等費用。由此可見,政府的新居屋計劃,雖然可以給市民多一個置業的機會,卻根本無助市民安居。

公屋政策欠承擔
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強調會維持平均每年提供一萬五千個公屋單位,絕對不會改變「一般」公屋輪候冊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約三年的目標。值得留意的是,這個三年上樓的目標,只是一個平均數,因此有不少家庭的輪候時間其實遠超三年。而這個平均數更不包括57歲或以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由於政府在20059月引入配額及計分制,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每年只有不足二千人獲得公屋安置。如果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計算在內,真正的公屋輪候申請達152 400[1],需要超過十年才可消化所有申請。即使減去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公屋輪候申請亦達89 000宗,需要約六年的時間才能消化所有申請,絕對無法達致所謂三年上樓的目標。因此,政府絕對有需要大規模增建公屋,並認真研究潛在的長遠住屋需求,以應付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
表一:以每年一萬五千個公屋單位計算,處理公屋申請所需的時間。
公屋輪候冊申請者
(包括非長者一人申請者
「一般」公屋輪候冊申請者
減去非長者一人申請者
申請宗數
152 400
89 000
所需處理時間(年)
10.16
5.93
面對着要求增建公屋的聲音,政府在施政報告中以香港土地供應緊張為由沒有加以理會,只表示會保持公屋產量。我們必須指出,政府只是欠缺已平整的「熟地」,並非真的欠缺土地資源發公屋及私人房屋。政府早前亦已經多次表示,除了現有土地儲備外,政府可以透過市區重建局提供更多的住宅用地,亦可以透過鐵路物業發展項目提供住宅用地[2]。在施政報告中,政府亦指數個石礦場用地可改作供應住宅土地,並提出釋放工業用地、在維港以外填海等手段增加土地供應。因此,問題核心在於政府會撥出多少這些住宅用地用於興建公屋。但事實是,政府寧願把近年數個拆卸公共屋邨所謄空出來的土地,買給發展商發展私人樓宇,也不用作興建公屋。
施政報告中亦沒有檢討公屋不合理地低的入息上限。中低收入的市民,其入息超過了公屋入息上限,結果推向居屋或私人物業市場,製造了私樓需求殷切的假象,長期壓抑公屋的潛在需求,進而合理化土地供應偏袒私人發展商的做法,令政府可以藉口減少對於市民住屋需要應有的承擔。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回應施政報告的另一種聲音──訪問房屋團體

文:Edward

施政報告在10月中公布,政府如何回應房屋問題是這份報告備受關注的地方。報告公布後,大家就立刻被新居屋政策吸引,熱烈地討論政府應否向幫市民打本置業,好像沒有太多人理會公屋政策。

香港的公屋政策千瘡百孔,極低的入息上限和計分制將許多無錢買樓的基層推往私人市場,每年15000的公屋興建量根本無法兌現3年上樓的承諾。另外,市區重建令許多基層流離失所,政府並沒有在施政報告改善任何關於重建的法例,仍舊任由市建局與地產商一唱一和地起豪宅,將基層趕出家園。

幸好,社會上有許多民間組成的團體反抗政府的壓迫。今次我們訪問了三個住屋團體︰關注基層住屋聯席、青年拒當樓奴和順寧道重建關注組,希望透過訪問讓大家對這些團體和房屋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

---------------------------------------------------------
不想助紂為虐,養肥地產霸權!──青年拒當樓奴
受訪者︰阿Cham

青年拒當樓奴大約在今年4月成立。青年拒當樓奴主要對像是青年人,他們主張不要私樓和居屋,只要公屋。今次訪問了青年拒當樓奴的阿Cham,談談他們究竟是甚麼。

我們只要公屋!
為何只要公屋而不要其他房屋呢?Cham回答︰「我們覺得房屋問題的核心在於房屋商品化。房屋商品化的可怕在於房屋是生活的必需品,人們被迫進入炒賣遊戲。房屋被當作商品在私人市場不停地炒賣,樓價不斷地飆升。普通一間300、400呎的私樓可能都要300、400萬元,基層根本無力購買。雖則居屋較為便宜,但價錢都要私樓的7成,試問基層如何負擔呢?我們不認同將房屋商品化,也不認同要花那麼多的時間、金錢去買樓,將買樓當作我們的人生意義。我們認為政府需要起大量公屋,改善現時香港的公屋政策。」

為何是青年?
「在計分制下,申請人愈年輕就愈難成功入住公屋。政府每年興建15000個公屋單位,給單身非長者的單位佔其中2000個。在過去5年,30歲以下的單身年青人能夠入住公屋的個案數字是0。由此可見,計分制和配額制下,年青人是最受壓迫。」Cham回答。「申請公屋的青年人數量不少,若能動員他們能有很大的聲音。另外,而他們並未進入房屋炒賣市場,被動員的可能性較高。所以青年人是我們主要的對象。」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那些年,我們一起排的公屋」講座

特首曾蔭權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宣佈復建居屋,但並未有承諾大量增建公屋。你有沒有想過,現時私人樓宇樓價高企,新居屋供應稀少,想「上車」、「置業安居」根本是比中六合彩更難?有沒有考慮過申請公屋,解決自己未來的住屋需要?有的話,這場講座,你絕不能錯過!我們邀請了熟悉房屋議題和公屋申請制度的朋友,逐一解答疑難之餘,與你一起追尋出路!

嘉賓:馮嘉欣小姐 ( 捍衛基層住屋權益聯盟成員 )

內容:公營房屋申請制度的前世今生:誰有資格申請公屋?
申請程序是怎樣?
政府如何審查你的入息及資產?
審批要多久、幾時有得住?
單身人士計分制、地區選擇限制是怎樣一回事?
我們該如何尋覓出路?

主辦:嶺南大學第12屆文化研究系系會及青年拒當樓奴運動

講座紀錄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政情:《明報》又出錯 屈人撐居屋


東方日報
A12  |   政情 2011-07-17

自詡「公信第一」嘅《明報》又出錯!本報讀者尋日來電,踢爆《明報》A2版刊登咗一張「拒當樓奴」成員前日去立法會門外請願嘅相片,圖片說明指呢班請願人士要求復建居屋,好明顯完全搞錯晒。根據當日現場所見,其實呢班請願人士係話復建居屋解決唔到低下層嘅住屋問題,反而要求大量興建公屋,咁先至係對症下藥。

「拒當樓奴」成員嘅橫額大大隻字寫明「只要公屋」,點解《明報》話人哋要求復建居屋? (資料圖片)

本報尋日問過「拒當樓奴」成員之一嘅楊先生,佢話對《明報》呢啲傳媒錯誤傳遞佢哋嘅訴求感到相當遺憾,因為佢哋當初決定行出嚟提出呢個非主流意見,需要鼓起好大勇氣,點知該報一次出錯,即時搞到佢哋嘅行動付諸一炬,佢認為該報起碼要公開澄清同解釋喎。

又好難怪呢班成員咁勞氣,事關當日佢哋拉起嘅橫額,大大隻字寫住「只要公屋」,《明報》咁都搞錯,仲自詡係公信第一喎,好心冇鏡就搵盆水照吓啦!


報摘:港人多變「房奴」近半入息供樓

港人多變「房奴」近半入息供樓 七成中大畢業生盼樓價跌
2011-06-30 蘋果日報

特首曾蔭權不斷出手壓抑樓市,但仍無阻樓價屢創新高,令大部份港人淪為「樓奴」、「蝸居族」。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統計,按揭供款佔住戶入息比例,由08年第一季38.7%,急升至今年首季48.7%,反映港人供樓負擔越來越沉重。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的最新調查也發現,多達74.4%畢業生,希望樓價在未來一年下跌。記者:麥志榮、黃偉駿

過去一年,特區政府多次出招對付樓市,包括大加印花稅與推出置安心計劃,早前又公佈今年第二季賣地時間表,變相恢復定期賣地;早前更放風表示會在今年10月施政報告公佈復建居屋,但對壓抑樓市並無太大幫助。反映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最新報98.73點,僅僅低於1997年10月樓市爆破前的103點。

樓價不斷升高,按揭供款佔市民的入息比例,也不斷增加。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日出席立法會回應工業界議員林大輝提問時,指出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資料,按揭供款佔住戶收入的比率,已經由08年第一季38.7%,急升至今年第一季48.7%,佔市民平均入息水平近一半,顯示供樓負擔越來越重。陳家強表示一旦銀行加息,將會增加市民的供款負擔,可能令他們需要調整其他方面的支出,呼籲市民在申請按揭,必須小心評估對利率變動的承受能力。

近半人不滿居住環境

住屋租金佔住戶總開支也有上升,在2004至05年度,住戶每月平均的住屋租金開支約5,123元,佔總開支18,884元約27%。但到09至10年度,住屋租金開支增至6,418元,佔總開支21,623元29.6%。

中大校友評議會在本月中透過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1,642位校友,其中65%是2000年或以後畢業的校友,21%是在90年代畢業。多達74.4%畢業生希望,樓價會在未來一年下跌,有50.4%希望樓價跌幅在30%或以上。調查又發現,只有43.5%畢業生有能力自置物業或向銀行做按揭買樓;而多達91.7%表示,住房支出佔個人收入四成以下。

對於現時的居住環境,有48.5%人表示不滿,而且年齡越輕,不滿情況越嚴重,其中逾八成指出不滿原因是寓所面積太細、租金或樓價太貴等。有75.3%畢業生認為,政府應該復建居屋,解決房屋問題,只有少於5%認為政府毋須推出任何措施。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King's Cube

住屋權的定義


以下摘譯聯合國「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委員會」一般性意見4(第六屆會議1991年)──適足住屋的權利



按照《公約》第11條(1)款,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為他自己和家庭獲得相當的生活水準,包括足夠的食物、衣著和住房,並能不斷改進生活條件」。適足的住房之人權由來於相當的生活水準之權利,對享有所有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是至關重要的。
  
委員會認為,不應狹隘或限制性地解釋住房權利,譬如,僅把它視為頭上有一遮瓦的住處或把住所完全視為商品,而應該把住房權利視為安全、和平和有尊嚴地居住某處的權利。
  
因此,「適足」的概念在住房權利方面尤其重要,因為它有助於強調在確定特定形式的住房是否可視為構成《公約》目的所指的「適足住房」時必須考慮的一些因素。在某些情況下,是否適足取決於社會、經濟、文化、氣候、生態及其他因素,同時,委員會認為,為了確定在任何特定的情況下是否適足,必須考慮住房權利的某些層面。這些層面包括:


港台鏗鏘集 -蝸居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宣言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宣言2014
地產霸權肆無忌憚 拒當樓奴撥亂反正


香港,所謂「亞洲國際都會」,實際上是權貴階層的「炒家天堂」、平民百姓的「樓奴地獄」!香港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以負擔地區之一,就是鐵證!

回歸17年至今,地產霸權和官商勾結赤裸壓迫市民,剝奪市民基本住屋權利,社會貧富懸殊日益嚴重,房屋問題已到臨界點,危機一觸即發!

地產霸權 樓奴滿城 泡沫經濟 危害深遠

今 年3月底,公屋輪候數字超過248,000宗,再創歷史新高;私樓,不論一手二手,售價租金齊飛,市民受盡放租投資者的壓迫,隨時面對加租迫遷,愈住愈 短、愈住愈遠、愈住愈貴、愈住愈細。還有數以十萬計劏房居民,每天受盡惡劣環境煎熬。地產霸權,將香港變成一個水深火熱、民不聊生的「樓奴港」!

可 恨的是,香港經濟大幅傾斜金融和地產業。房屋炒賣對生產力毫無貢獻,卻持續製造泡沫。今年4月,銀行體系的住宅按揭貸款總金額,高達9,222億,佔本地 生產總值達43%(2013年本地生產總值約21,253億)!可想而知,泡沫一旦爆破,必定對香港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並且連累其他實體產業。

香港的財稅政策,更是一面倒傾向財團和投資者。香港的低稅率環境,非常有利資產累積,而政府更運用種種稅務優惠,加快資產增值速度。政府放生財團,拒絕加稅,卻又經常以瀕臨財赤作威嚇,不願增加房屋開支!香港政府,就是把民生推向懸崖邊緣的黑手!

長遠房策 掩耳盜鈴 排斥青年 打壓不斷

近 期政府推出的措施,包括樓市辣招、取消勾地表、重推長遠房屋策略等,不單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繼續以置業為主軸,推動房屋商品化。房屋炒賣、地產 霸權問題依舊根深柢固,無法紓緩有樓階層和無殼一族、投資需求和居住需求的矛盾。所謂增加供應,其實計劃出售私樓、居屋數目,多於廉租公屋,最終大量土地 依然成為豪宅項目,大部份市民繼續樓奴生涯。

青年,活在房屋問題不斷惡化的社會中,備受壓迫。2005年,政府實施 歧視性的公屋非長者一人配額及計分制,把單身青年排拒公屋門外。當計分制申請宗數屢破紀錄,政府卻掩耳盜鈴,提出研究專上學歷公屋申請人扣分制,並定期覆 核其入息及資產,企圖以截龍、清隊來削減輪候數字,「斬腳趾避沙蟲」。即使與家人同住公屋的青年,在踏足社會工作後,很可能因富戶政策,無端令全家變成富 戶,變相逼使年輕人搬出。政府種種手段,都在催逼青年無路可退,被迫買樓,陷入樓奴人生。

我們呼籲所有青年,和深受地產霸權之苦的市民,一齊以行動,向地產財閥、金融帝國、無良政府說不!第一步,就是大聲疾呼:「我唔買樓!我拒當樓奴!」

唔買樓,就係拒絕助紂為虐,養肥地產霸權!

青 年和基層,工資甚微薄。如果再將辛苦儲回來的錢,用作買樓的首期和償還按揭貸款,不論你買的是私樓、居屋、出售公屋,在金融、地產、政府高度勾結的香港, 你的血汗錢,通通變成官僚的財政盈餘、地產商的豐厚利潤、銀行家的穩定資產。你是在補貼他們!你幫他們打工!所以,拒當樓奴,就是截斷他們財路!

唔買樓,就係打破思想枷鎖,重奪自己未來!

不少香港人有一個「上車夢」;政府聲稱要為市民搭建「置業楷梯」。我們是時候清醒了!置業階梯,是一條不歸路!你可能以為,表面上,買樓後,只要樓價上升,有天高位放盤,償還按揭之餘,更有盈餘斬獲,繼而入市第二層、第三層樓,繼而放租取息……那不就達到財務自由嗎?

可 是,你能保證未來二三十年都能穩定供款嗎?若突然失業、或應急週轉、或泡沫爆破、或金融海嘯……而慘遭銀行收樓,你過去一切努力,都化為烏有!因此,一旦 踏上「置業階梯」,你只能拼命攀升,懼怕失足倒下,每時每刻,活在惶恐中;你一想買樓,地產囚禁了你,資產束縛了你,政府操縱了你!所以,拒當樓奴,就是 拋開思想枷鎖,解放自己人生!

唔買樓,就係撥亂反正,改革社會不義制度!

樓奴,不單是指被迫向地產霸權進貢的置業者;所有無法負擔適切居所的無房產者,包括無家者、劏房居民、面對加租迫遷的租客、上樓無望基層市民……都是地產霸權下的苦主。我們都是樓奴!我們絕不孤單!

只 要我們意識到,整個官商勾結、地產霸權、金融獨大、財富不均的社會制度,就是為不停製造樓奴的根源;只要所有面對不同房屋困境的市民,一致反對地產霸權, 改革不公制度,必能撥亂反正!當房屋不再是投機商品,回復助人安身立命的功用,人人充分享有平等的住屋權,香港定可成為公義的宜居城市!

集結力量  尋找出路

面 對着官商勾結的政府、眾多既得利益者、深受置業迷思影響的一代,要拒當樓奴,不能單靠個人的力量。青年們唯有集結起來,以行動向政府說不、向地產商說不, 提倡非商品化的房屋政策;使「拒當樓奴」成為一股社會風氣,扭轉社會視房屋為投資商品、反思「樓係要買既」的價值觀;創造超越租置的另類居住模式,讓房屋 重新讓人安居樂業、過有尊嚴生活。

只要你願意踏出抗爭一步,我們可以有很多方式,直接對抗地產霸權:示威、遊行、堵截、干擾、罷租、佔領等;還可親身參與創建以平等互助為原則的社區,與鄰里共同實踐居住正義和民主。

我們的訴求

為捍衛青年和基層市民住屋權,為香港長遠社會發展,我們要求政府:
  1. 立刻停止研究專上學歷公屋申請人扣分制;
  2. 撤銷公屋申請非長者一人配額及計分制,反對定期覆核公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停止對青年住屋需要的歧視;
  3. 大量增建公屋,並提高個人及家庭申請公屋的資產與入息限額;
  4. 反對居屋與市價掛鉤,居屋只可自住或售回政府,不可向市場轉讓或放租;
  5. 停止任何把房委會/房協等公營機構資產證劵化的研究計劃;
  6. 恢復包括租金及租住權保障的租務管制,保障租客免受頻繁加租迫遷之苦;
  7. 停止推行任何慫恿置業的政策,壓抑買樓放租行為,以免刺激樓價和租金,令地產霸權問題惡化;
  8. 推行稅制改革,包括徵收資產增值稅、土地/房屋囤積及空置稅,取消一切催谷置業的稅務優惠,節制物業累積和增值,打擊炒風,減低泡沫風險;
  9. 研究推行非商品化房屋,確保市民有權參與整個規劃過程,打破地產霸權對市民的控制。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
2014年7月1日

關於我們

我們舉著「青年」之名,是因為在現今的房屋政策底下,青年是最被忽略的一群。

甫一畢業,要是沒能飛黃騰達,想要搬出去獨立自主,真不知該從何做起。為了每個月三四千蚊的私樓租金,日日捱生捱死,月尾拎住一萬、幾千,一下子就沒了三分一到一半。

無論是中學畢業,還是大學畢業,青年人把他們大部分的青春投放到這個勞動市場,在電視報紙的新聞以外默默推動著這個社會運作,花最長的時間賺最少的錢,花最多的錢住最小的單位。到頭來時間沒了,錢沒了,生活也沒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不過是希望搬入租金合理的公屋不用等個十年八載,居然也要被人批評為「不上進」,而且還要是一個在自己主導的房屋政策下,物業價格翻了一翻的政府官員。

青年們,究竟這是什麼世界?

當然,我們可以寄望畢業之後搵到份好工,然後萬事大吉;又或寄望在一年、兩年,又或三年之後,租金不升反跌;甚至寄望政府官員忽然大發善心,為了一班他們心目中不上進的青年而放棄自己的錢途……

不過,你仍可以選擇加入我們,凝聚力量,與我們一起推動一個不受瘋狂的市場干預的居住環境,讓住人的地方變回一個人可以好好地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