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群策群力群發聲:2013年七一問卷大作戰

現時輪候公屋的數字已逼爆23萬,還不計入息超出申請公屋資格但顯然無力負擔私樓的市民。政府開口埋口無地起公屋,但就年年有地(不少甚至原本是公屋用地!)出售予地產商,究竟我們要等多久才可以安居,而不必受置業風險的影響﹖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希望集結青年的力量,於七一早上11:00-下午2:00銅鑼灣做宣傳及問卷調查,主動出擊,向政府表達我們的要求。現時需要招募大量義工,於七一當天做調查員,希望大家各出一分力量,打倒不公義的制度,一齊向地產霸權說不!

出席到的朋友請於6月28日前發電郵至︰noflatslave@googlegroups.com,或在Facebbook發message,留下你的姓名及聯絡方法,我們稍後將會與你聯絡。感激各位同路人﹗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上車」的夢與魘

 文:K.T.




「上車」,是動賓結構的詞語,按字面意思只是描述登上車輛的動作,但在香港文化語境下有著完全與字面無關的特殊意涵,而幾乎所有香港人都心知肚明:上車其實是比喻買樓。非長期在香港生活的華人,若弄不清這詞語的約定俗成的用法,就不明白地產代理店舖落地玻璃貼上的「上車首選」售樓廣告,是什麼意思。

然而,若我們想深一層,「上車」實非泛指買樓這樣簡單,否則所有售樓廣告都應該是上車首選。「上車」一詞的定義還要再收窄:它是指首次置業,一個人由非業主變成業主的蛻變過程,這裡倒有「上車」字面義的味道——剛登上車輛的一刻。當「上車」配搭其他形容詞或名詞,就衍生其他用語:「上車盤」是指一些屋苑通常受首次置業市民青睞,因為那些單位價格較低、面積較小,適合恰好有長遠能力負擔償還貸款的首次置業人士;「上車客」就是首次置業買家;現今人人慨嘆「上車難」,就是指私人市場樓價高企下,很多打算置業的非業主市民,沒有足夠負擔能力去購買單位。特別是當下香港,不論幾十年唐樓抑或新建屋苑,都是呎價逾萬,若沒有百萬儲蓄作為首期,或打算今後十年甚至二十年都要每月供款數萬,根本連入場的資格都沒有。如是者,不少市民只能望著呎價與日俱增的放盤廣告望門興嘆,上車於是變成遙及不可的夢想。不少人說現在香港年輕人因為無法實現「上車夢」,而對社會有怨氣。

「上車」一詞源由已不可考,但其獨特意涵卻幾成全民常識。「未上車」與「已上車」之間,就是分隔業主與非業主兩種狀態的鴻溝,也是用來辨別你是否/能否擠身中產行列的標準。一紙列出你名字的屋契,就是中產身份證。因此,在指明首次置業之外,「上車」一詞可延伸的文化想像非常廣闊。成功上車,是人生平步青雲、踏上致富之路的象徵;無法上車,意味著處於社會底層,生活困苦,無法翻身;想上車而未上車的「無殼蝸牛」,是高不成低不就,身心處於一種流離、不安、不穩定的狀態,他們無法被任何確切身份或階層所界定,非富亦非貧,又不被認同為中產,而腦海裡有著尚未實現但預期可實現的夢想——透過置業致富。

於是,置業與擁有財富等量齊觀,你的生活是否美好,由你是否擁有物業所決定。在擁有物業的轉讓權後,距正式晉身中產只差一步:就是瞄準時機,待物業升值至能賺取一筆可觀收入後,就高價出售單位套現(接手者可能是另一位上車客),然後運用這筆資金購入更高級、更具升值潛力的單位,等待時機再賣再賺錢。終於,社會搭建了一條與中產力爭上游價值觀吻合的置業階梯。這種低買高賣的行為,好聽一點叫「投資」,實際上就是拿作為民生必需品的房屋進行炒賣。因此,支撐上車說法和行為的關鍵也在於:上車後,我有資格參與炒賣遊戲,有機會隨時發達。這就是香港人對中產身份賦予的神話。

這解釋了為何不少香港人既想上車,但又不想樓價大跌,一個臉書網站「80後買樓上車」的簡介正好呈現這種矛盾心理:「…大家都在等…等明天政府可能干預入市,遏抑樓價。可是當樓價被壓低了,你又夠膽買嗎?樓價升時,你期望它跌,希望他日自己發達後有能力買下;到了樓價跌時,卻又恐懼入市,生怕自己入市後跌勢加劇,變成大輸家。」 「車」,帶有不穩定的意思,樓市風高浪急,有如乘車可能遇上意外,或去錯目的地。因此,「上車」也指涉社會的集體恐懼:是天堂抑或地獄,就在一念之間,個人押注在樓市的一刻,決定了他未來一生的命運。每一位香港人,都將上車的美夢與恐懼、想贏又怕輸的情緒,糾結一起縈繞不去,並深入骨髓。

上車一詞的根源也許難以追溯,但我們至少知道誰刻意在社會背後推廣這種常識:就是香港政府。1987及98年兩份「長遠房屋策略」,均指明政府的目標,是鼓勵市民自置居所 。二十多年來政府的房屋政策,就是誘使本身租住公屋的家庭,投身熾熱的私人市場,由個人承擔所有住屋和置業的風險。「上車族」因而是政府刻意創造出來的群體。今天,新建資助房屋稀少,很多政黨、政客、市民都渴求政府「復建居屋」,其實正好符合政府為房地產市場奉上源源不絕上車族的大方向啊!

既然上車幾成全民常識,我想藉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推出在即的機會,大膽提出新建議:為貫徹施政報告提出「『中產置業』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 之理念,政府何妨宣佈香港成為「上車港」?大量推出土地售賣並起樓;未上車的,提供巨額置業貸款;已上車的,鼓勵他們買第二層樓,總之動員全港市民參與樓宇投資,人人做業主,人人做中產。這樣既可催谷地產市道和地產股;又可把所有有關樓市的社會成本和風險,交由全民承擔:套現獲利的,物質生活豐盛,不再理會什麼民主公義;損手爛腳的,只會怪責自己眼光不好,願賭服輸,加上一天未還清債務,一天都懼怕失去工作,肯定會勤奮加班,不會埋怨政府和老闆。

為彰顯「社會和諧」——人人在弱肉強食的樓市過山車中爭個你死我活,揉合盼望與恐慌、奢華與萎靡、高峰與低谷、野蠻與文明——一於「全民上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