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你不知道的《長遠房屋策略2014》(一):托市的居屋

2013年底,早在政府推出《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之前,筆者在捍衛基層住屋權益聯盟編印的《拋磚記:回應新自由主義的香港房屋運動》、一篇回顧1987年及1998年兩份長策的文章中,已經質疑到底下一份長策「會否只是延續新自由主義『公營主導私有化』的糖衣毒藥」(注一)。

一年後,《長遠房屋策略2014》(以下簡稱「新長策」)終於公佈,筆者當時表達的種種憂慮,不幸成真:土地和房屋,在政府藍圖內,是為了鞏固地產和金融霸權的政策及投資工具。市民能否安居樂業,未必及得上政府財政穩健、地產商業績和金融系統穩定那麼重要。簡言之,新長策的視野,「窮得只剩下錢」。

拒當樓奴將會一連四篇文章說明觀點,第一篇,由居屋說起。

無論入市或退市,都是為了托市

不少市民直覺以為,居屋是政府表現出願意承擔市民基本住屋需要,這很可能只是一廂情願。事實上,「新長策」開宗名義指居屋是「資助自置居所這個環節中的主要工具」(注二)。它的「工具性」在那裡?新長策說得很清楚:

「資助出售單位(筆者註:包括居屋及出售公屋)作為公屋與私營房屋之間緩衝的角色。在私營房屋供應緊張時,增加資助出售單位的供應,有助紓緩私營房屋市場的需求,並能推動有意自置居所的公屋住戶向上流動。反之,當市場需求放緩時,減少資助出售單位的供應有助穩定私人物業市場」(注三)

翻譯一下,上文的意思是:在樓市興旺時——例如此刻,當一般家庭要不食不喝不買14年才能買樓時——政府絕對不甘後人,以「紓緩需求」為名,與地產商拍住上齊齊搵真銀,入市兼托市,營造「有買貴無買錯」的氣氛,慫恿市民跟隨政府入市。即使居屋以七折市價出售,都十分和味:房委會預計從居屋得到的收入,將會由2015/16的3.6億,升至2017/18年的85.53億(注四)!對於不符合申請公屋資格的市民來說,眼前就只有三種「選擇」:捱貴價私樓,做地產商樓奴;捱貴價居屋,做政府樓奴;捱貴價租金,做無良業主樓奴。

然而,若然樓市某天下跌了,政府繼續興建、出售居屋的話,地產商肯定龍顏大怒,政府豈敢得罪它們?所以,在樓市依然癲狂的2014年,政府已為樓市逆轉時戴好頭盔,講明會「減少資助出售單位的供應」,目標非常清晰:「有助穩定私人物業市場」,這就是以退市為托市,全力救市,維護地產利益。政府退市,住宅供應就會重新「緊張」,樓價很快回升。你到時有住屋需要?政府指定你要幫襯地產商!

結論是,無論牛市熊市,都係政府背後托市,保升止跌,推動全港市民幫地產霸權打工,做金融界的現金流。哀哉樓奴,在劫難逃。

居屋不是為你而起

政府為保證出售公營房屋,這件鞏固地產霸權的工具,能發揮最大作用,新長策第5章明確指出,政府會「善用私營機構的力量」,擬再推「私人參建居屋計劃」與地產商合作,瓜分利潤;以及「促進流轉」,覬覦38萬間未補地價居屋及出售公屋單位,想盡辦法釋放至私人市場炒賣。所以,明明「白居二」不足一半獲批配額的買家置業(注五),反應平平,而且屢創天價成交,但政府依然強推第二輪——樓市當旺,托得就托。

你以為買政府樓好著數?在689政府眼中,居屋及出售公屋只是托市「工具」,樓市狂熱時,固然與地產商共享富貴、為庫房進帳;泡沫爆破時,為保護地產商矜貴的「荷包」,居屋隨時剎停,甚至可能波及公屋興建進度,因為有地都會「地產商優先」。審計署報告曾具體說明,過去政府如何將「公地歸私有」(注六)。政府為了地價收入、推高樓市和向地產商諂媚,歷史重演指日可待!

然而,經濟不景下,不正是市民大眾最需要解決住屋問題的時候嗎?之前買了天價居屋的市民,仍能負擔供款嗎?輪候公屋的基層,會否更遲上樓?新長策一句都無交代,即是無策略可言,等於政府話你聽,經濟唔好,你到時自生自滅吧。

於是乎,地產主導的社會,令居屋及出售公屋變得「可放可收」,不再是為了市民安居樂業而存在,反成為政府「買樓‧托市‧維穩」戰略的重要環節。

你真的甘願一生為樓奴,成全霸權?



注釋:
一. 〈長遠房屋策略不會告訴你的事〉,《拋磚記》P.203
二. 《長遠房屋策略2014》第5.3段
三. 《長遠房屋策略2014》第3.2段
四. 〈建築成本漲 或再陷財政危機〉,信報財經新聞,2014-12-19
五. 《長遠房屋策略—截至2014年12月的最新推行進度》第36段
六. 〈審計報告揭政府割公地歸私有〉,惟工新聞,2014-04-17


唐耀強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