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亞太區房屋論壇」行動
新聞公告
We’re not a loan. 房屋階梯不歸路 強迫人人做樓奴
二零一六年十月,聯合國人居署(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簡稱UN-HABITAT)舉行大會----「人居三」(UN Habitat III),內容將就實踐聯合國適足住房權的狀況進行討論,包括決定未來二十年實踐適足住房權的方向。國際組織仁人家園(Habitat for Humanity)於去年與聯合國人居署簽訂備忘錄,協助推動「人居三」的前期討論工作。九月三日至四日,仁人家園於香港舉行的第5屆亞太區房屋論壇(5th Asia-Pacific Housing Forum),可預期對於「人居三」的內容有相當的影響力。
我們固然能看到仁人家園為促進世界各地實踐住屋權所作出的努力,然而論壇的取向卻甚為令人擔憂。是次論壇的前兩天,該論壇伙拍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華頓商學院(Wharton Business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舉辦為期兩天的房屋財務課程,講解小額貸款、房屋融資及按揭等題目。論壇中的其中一個主線也是集中於如何發展房屋市場,包括針對中低收入人士設計房貸安排。
我們擔心,此討論方向最終使「人居三」認可政府撤出房屋市場,不再承擔提供適足住房的責任,將房屋問題變成個人債務問題處理。經濟出現波動時,中低收入人士往往首當其衝,受到收入減少以至失業之苦,在要求所有人以按揭貸款解決居住問題的情況下,這一班人容易因此失去住屋權。因此可以說,以按揭解決房屋問題,本身就與聯合國的適足住房權相矛盾。
是次論壇的閉幕講座講題是「讓社區有能力走上房屋階梯」(empowering community to move up the housing ladder),對此香港正好給予鮮活的參照。香港在一九八七年的長遠房屋策略之後,在公營租住房屋以外,推行了居者有其屋計劃、夾心階層住屋計劃以及首次置業貸款計劃,以搭建「置業階梯」或「房屋階梯」為名,增加香港市民自置居所的比率,及後更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進一步令部份公營租住單位亦能於市場買賣。
在房地產成為香港的經濟發展龍頭的情況下,樓價總是急升,除了遇上大型的金融風暴的時間外,這些時候則有不少人因突然失業未能償還貸款。自二零零四年香港的租務管制撤銷之後,住房的租金更是大幅飆升,不少人只有能力租住空間狹小、不能採得自然光以至通風能力欠佳的分間單位(即「劏房」);加上舊樓重建的利潤誘因下,租戶被業主迫遷,以至小業主被虎視眈眈的地產商威脅,終究落得現時低下階層的居所不穩定、居住環境惡劣的局面。政府經濟政策向地產商傾斜,不時放鬆在地產業圖利的限制,同時不斷縮減投放在公營房屋上的公共資源,迫使中低收入人士進入或留在價格飆升的自由市場,終日面對惡劣居住環境以至隨時喪失居所的風險。
「公退私進」政策方向發展至今,2014年香港銀行體系的未償還住宅按揭貸款總金額,高達9,845 億,佔本地生產總值達43.6%;金管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首季末,香港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已升至65.8%,創有紀錄以來新高!
香港的例子表明,政府撤出房屋供應,將房屋問題轉嫁到市場解決,結果只是讓從中取佣的地產商和從中食利的金融業獲益,低下階級窮盡一生積蓄,換來的卻可能是不斷還債還息的生活,或者是沒有尊嚴可言的居所。亦因此青年拒當樓奴運動一直反對各種慫恿置業的政策,以及將各種公營房屋轉移至自由市場的政策。
我等團體今日於論壇會場外行動,目的就是要表達我們對於「人居三」有可能將人民推往房屋市場的憂慮,期望人居三在討論實踐適足住房權時,勿忘政府必須在當中承擔房屋提供者的角色。
捍衛基層住屋權益聯盟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
2015年9月3日
更多資料可參考:
《誰代表了我們的住屋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