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 回應施政報告房屋政策

香港的房屋政策中,青年人是最受忽略的一群。中低學歷的青年人,收入是社會上最低的一群,置業對於他們完全是天荒夜談,要安居只能寄望公共房屋。然而,政府在2005年引入配額及計分制,令到青年人要等十數年也未能等到公屋安置。擁有大學學位或以上的青年人,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很多大學生畢業出來,收入只有約九千至一萬五千元左右,要償還學生貸款(Grant/Loan)。面對着不合理的私樓樓價,置業絶對只是空談。要申請公屋,收入卻已超過了入息上限。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下,青年人苦無出路,難以過獨立自主的安居生活。
特首曾蔭權於1013日發表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新的房屋政策。我們認為,這份施政報告並無正視當下青年人所面對的房屋問題,欠缺對長遠住屋需求的承擔,所提出的復建居屋新政策亦無助解決青年人的住屋需求,實在令人失望。

廉宜居屋不廉宜
政府計劃復建居屋,並把居屋售價和合資格家庭的供樓能力掛鈎,這令新居屋表面看起來似乎更加能夠協助市民安居。然而,當詳細分析施政報告中的數據後,便可以發覺新居屋有助安居只是個假象。首先,政府提出在201617起四年,提供一萬七千個居屋單位的目標,實屬杯水車薪,數量並不足以滿足廣大市民的長遠住屋需求。此外,詳細分析施政報告的例子,一個月入兩萬元的家庭如果購買定價約為一百五十萬的新居屋,在利率為二點五厘的最低息環境下,以九成按揭計算,即使把每月四成的收入用來供樓,也需要供款約二十年之多。如果經濟情況改變,利率上升至六厘,有關的家庭的每月供款更會上升至近萬元,又或需要把供款期延長至超過三十年,絕對不是一個可負擔的水平。這還未包括律師費、按揭保險費和單位裝修等費用。由此可見,政府的新居屋計劃,雖然可以給市民多一個置業的機會,卻根本無助市民安居。

公屋政策欠承擔
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強調會維持平均每年提供一萬五千個公屋單位,絕對不會改變「一般」公屋輪候冊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約三年的目標。值得留意的是,這個三年上樓的目標,只是一個平均數,因此有不少家庭的輪候時間其實遠超三年。而這個平均數更不包括57歲或以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由於政府在20059月引入配額及計分制,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每年只有不足二千人獲得公屋安置。如果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計算在內,真正的公屋輪候申請達152 400[1],需要超過十年才可消化所有申請。即使減去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公屋輪候申請亦達89 000宗,需要約六年的時間才能消化所有申請,絕對無法達致所謂三年上樓的目標。因此,政府絕對有需要大規模增建公屋,並認真研究潛在的長遠住屋需求,以應付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
表一:以每年一萬五千個公屋單位計算,處理公屋申請所需的時間。
公屋輪候冊申請者
(包括非長者一人申請者
「一般」公屋輪候冊申請者
減去非長者一人申請者
申請宗數
152 400
89 000
所需處理時間(年)
10.16
5.93
面對着要求增建公屋的聲音,政府在施政報告中以香港土地供應緊張為由沒有加以理會,只表示會保持公屋產量。我們必須指出,政府只是欠缺已平整的「熟地」,並非真的欠缺土地資源發公屋及私人房屋。政府早前亦已經多次表示,除了現有土地儲備外,政府可以透過市區重建局提供更多的住宅用地,亦可以透過鐵路物業發展項目提供住宅用地[2]。在施政報告中,政府亦指數個石礦場用地可改作供應住宅土地,並提出釋放工業用地、在維港以外填海等手段增加土地供應。因此,問題核心在於政府會撥出多少這些住宅用地用於興建公屋。但事實是,政府寧願把近年數個拆卸公共屋邨所謄空出來的土地,買給發展商發展私人樓宇,也不用作興建公屋。
施政報告中亦沒有檢討公屋不合理地低的入息上限。中低收入的市民,其入息超過了公屋入息上限,結果推向居屋或私人物業市場,製造了私樓需求殷切的假象,長期壓抑公屋的潛在需求,進而合理化土地供應偏袒私人發展商的做法,令政府可以藉口減少對於市民住屋需要應有的承擔。

合理化劏房 無視問題根源
最令人譁然的,是政府竟然在施政報告中表示,劏房也是為未符合上樓資格的基層市民提供居住地方,不能用一刀切方式去全面取締。單身青年的劏房問題最為嚴重。在配額及計分制下,單身人士,特別是青年,根本無可能在數年內上到公屋,而他們的收入卻不足以租住正常的居所,更不用說置業。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下,劏房就成為了青年及其他單身人士唯一的選擇。發展商的壓迫亦是形成劏房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降低強拍門檻後,收購舊樓的活動變得活躍。租住舊樓單位的低收入人士因樓宇重建而被迫搬走,轉而搬往租金更貴或條件更差的居所,最終被迫住入劏房。而發展商在等待收購足夠強拍門檻的業權時,會把已收購的單位改成劏房出租,以賺取更多的利潤,進一步導致劏房的現象。劏房本來就是一個社會貧窮的問題,亦和政府政策失誤和地產霸權有密切關係,政府不提具體措施扶貧,不反省現時政策的不足,反而企圖合理化劏房的問題,偏幫地產霸權,實在可恥!

政策歧視單身人士
如果再詳細看看施政報告中新屋居政策的篇幅,便會發覺整個政策只是提及家庭的置業訴求,完全沒有提到單身人士的住屋需要。在公屋方面,由於配額及計分制的關係,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每年只有不足二千人獲得公屋安置。由此可見,政府的房屋政策只照顧家庭申請者,變相懲罰單身獨立的生活模式。我們認為,住屋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不論家庭或個人,都應享有同等適當住屋權。而且每個人都有權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政府的政策不應對不同的生活方式造成限制。

我們的訴求
眼見香港的房屋問題越來越嚴重,但施政報告並沒有針對問題所在提出解決方法,我們青年拒當樓奴運動,強烈要求香港的公共政策不再臣服於地產霸權,並對政府提出以下訴求:
  1. 重新制訂長遠房屋政策,深入研究潛在的長遠住屋需求
  2. 正視青年住屋需要,取消公屋配額及計分制,提高入息上限;
  3. 糾正土地供應偏向發展商的政策,大規模增建公屋
  4. 立制定措施阻止劏房繼續出現,不要將問題合理化;
  5. 保障市民有權參與訂和規劃一切相關的土地和房屋政策
  6. 確保市民享有同等適當住屋權為市民提供安全、和平和有尊嚴的合理居住環境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由一群關注住屋問題的青年組成,我們深信安居樂業是每一個市民都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不應被資本家和市場操控。政府過往以置業作為解決青年住屋問題的出路,只不過是把青年推往居屋/私人物業市場,最終只會令青年陷入供樓深淵。我們認為,在置業以外還有很多選擇,拒當樓奴,就是拒絕與地產霸權合作,將香港從以房屋為軸心的主奴關係解放出來。我們日後行動陸續有來,歡迎各方有志者加入。查詢可致電9674 4634聯絡楊穎仁先生,或電郵至no.flat.slave@gmail.com
20111015
參考資料:
[1]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有關公共租住房屋的一人申請者的發言(只有中文) (201174 星期一)
[2] 發展局局長提交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介紹規劃及地政工作範疇的書面發言稿件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