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拒當樓奴運動
對「處理公共租住屋邨寬敞戶措施」的意見
香港近年面對着極為嚴峻的房屋問題,市民的基本住屋需要無法得到保障,公屋輪候數字屢創歷史新高。截至2014年3月底,公屋輪候冊上約有121,900宗一般申請,公屋非長者一人配額及計分制(公屋計分制)則有約126,200宗申請,合共達超過二十四萬八千宗申請。
面對着如此驚人的公屋輪候數字,政府本應大量增建公屋來回應市民的基本住屋需要。然而,在未來的五年,公屋的預測建屋量每年平均只有16,240間 ,只是僅僅高於前政府的15,000間。而同一時間,又有大量土地被賣予地產商,興建基層市民根本難以負擔的豪宅。對於公屋興建數量不足的問題,政府卻反其道而行,利用寬敞戶等擾民的措施,想盡辦法鑽空子來搾取僅餘的公屋單位,無助解決公屋輪候的問題,青年拒當樓奴運動絶不苟同。
公屋的各項政策環環緊扣,存在着互動關係,而寬敞戶與公屋計分制輪候人數的問題,往往會受到公屋富戶政策的影響。不少擁有下一代的家庭,其子女在畢業出來工作後,家庭入息很容易便超過公屋富戶政策的入息上限,導致有關家庭需要繳付額外的租金,造成額外的負擔。為免增加家庭的負擔,不少青年因此而脫離家庭的公屋戶籍,轉而尋找私人樓宇單位居住,導致單位居住人數減少,成為寬敞戶。而香港私人樓宇的租金在歷史高位橫行,一般青年根本無法負擔。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 ,青年的入息中位數,約為$9,500-$13,000,而青年要租住相當於公屋一人單位面積的私樓,平均需要$6,000-$9,375 ,遠超青年的負擔能力。青年無法負擔私人樓宇的租金,唯有租住環境惡劣的劏房,並且循公屋計分制申請公屋,進一步推高公屋計分制的輪候數字。
我們亦必須指出,公屋非長者一人配額及計分制本身是一個極不合理的歧視性制度,每年只分配不足二千個單位予申請者,變相不分因由地把單身青年的公屋申請排拒於門外,無視青年所面對的生活和住屋問題,政府應該廢除這項不合理的政策。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
2014年6月1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