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你不知道的《長遠房屋策略2014》(四):歛財的儲備

上篇〈庫房的土地〉提到,對政府來說,房屋是要為庫房和經濟發展服務,住宅用地是要與其他用途土地(例如商業用地)競爭,最能夠「點地成金」的用途,才會獲財政司司長領導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青睞。

土地用途向錢看的後果之一,公屋被理解成一盤蝕本生意。因此,政府在新長策巧立名目,企圖以更多出售資助房屋,取代廉租公共房屋,餵飽庫房之餘,順勢減少對基層和下一代住屋之承擔。

上篇說明政府如何「以地滾錢」,本篇會進一步展示,政府企圖把未來興建公屋的公帑,押注在資本市場「以錢滾錢」。

先賭未來錢

房屋儲備金,就是在「搵地同起屋,最緊要搲銀」的指導思想下誕生。縱使現時政府尚未公佈具體資料,但從已知事實裡可分析出,儲備金很可能延續《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勒緊褲頭的方針:

(一)房屋儲備金是由金融管理局負責累積投資收益。即是說,房屋儲備金是與金管局投資表現掛鉤,未來有多少資金支持興建公屋,部份視乎金管局的投資回報。最壞的情況,可能某年房委會欠缺經費興建公屋,但同時金管局投資失利(例如因為金融風暴再臨或外圍環境轉差),使儲備金金額不足以支持全部經費,這樣房委會就可能「有地都無錢起樓」,甚或連累建造業工人失業。因此,公屋輪候家庭和單身人士的「上樓」命運,還有工人的飯碗,已與政府Fund佬業績緊緊扣連。

(二)房屋儲備金首筆270億資金,是來自2014年政府財政儲備的全部投資收益。原本,政府與金管局就(存放在外匯基金的)財政儲備之投資收入,是有分帳安排。外滙基金須根據過去6年投資組合平均回報率,向財政儲備支付費用。例如,2013年外滙基金支付財政儲備費用為368億元(注一)。現在財政司大筆一揮,將2014年「全部」投資收益撥入房屋儲備金,即人為地將本年度的政府收入和盈餘「減少」了。然後,2015年2月底發表的財政預算案,財爺就有藉口,拒絕投放資源改善民生(例如排除設立全民養老金),並繼續囤積巨額財政儲備。

還有,以後房委會尋求政府注資,是向儲備金、而不再是向財政儲備(例如一般收入帳目)申請了,「左袋轉右袋」的效果,令到背後支持房委會的資金池,由原本數以千億計(財政儲備),一下子從頭由270億(房屋儲備金)開始,而未來儲備金額多寡,轉交予金管局投資回報去決定。從此以後,公共房屋開支不再與政府稅收直接相關(利得稅及薪俸稅等收入是撥入一般收入帳目);而現行房委會與政府的分帳安排,包括房委會商用物業盈餘,和居屋/出售公屋賣樓收入,將來亦可能改為直接上繳至儲備金(注二)。

如是者,公營房屋興建數量和進度、公屋居民和輪候人士的居住前途,正式成為調節香港金融體系風險的政策工具。房屋,成為政府推動民生福利金融化的實驗領域。

房屋儲備金,就是借儲蓄之名,行斂財之實。將用於未來興建公屋的公帑,兌換成今天資本市場的籌碼:他日贏得彩金,政府袋住先,然後派彩起樓;但若輸掉本金,累及公營房屋停建或緩建,卻是基層(公屋居民、輪候人士、建造業工人)遭殃先,淪為代罪羔羊。政府一招「儲備」,竟令《長遠房屋策略》變身「長遠賭博攻略」!

賠上住屋權

2014年12月21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網誌,解釋設立房屋儲備金的三大考慮:

一、避免因注資房委會興建公營房屋,影響到其他公共服務開支;二、避免加重未來政府的財政壓力,因為隨着人口老化,未來政府要面對的財政挑戰會比現時多;三、敦促房委會必須提高成本效益。(注三)

潛台詞是,一、興建公屋與其他公共服務,例如醫療、教育及社會福利等是互相競爭、替代關係,若不設立儲備,增加房屋開支必然以減少其他公共開支為代價;二、未來興建公屋若然動用財政儲備,就是「加重」政府「財政壓力」;三、房委會獲得政府注資的前提,是自己要先想辦法多賺錢(向公屋戶加租,降低「富戶」門檻)、削開支(踢走單身申請者清除公屋需求)、把資產變賣或證券化套現,直至完全無計可施後,才可以問儲備金提款─但提款之前,先押在資本市場賭一賭,貢獻金融業。

政府的腹稿可能是:這邊廂有儲備金斂財,另一邊廂房委會也變賣資產(售予大財團,套現一大筆現金)或證券化(把未來公屋租金,變成投資者攫取的穩定利息收入),以貢獻金融業,簡直一舉兩得!既然十年前有領匯開創先河,政府當然想食過翻尋味!

筆者曾在第一篇開首,指出政府的視野是:「市民能否安居樂業,未必及得上政府財政穩健、地產商業績和金融系統穩定那麼重要。」(注四) 財爺網誌用了短短數十字,完美體現政府核心價值:政府財政的絕對安全,地產發展和金融中心的至尊地位,是不容摧毀的羅馬。

在金融及地產霸權統治下,政府變成一部專門「點地成金」的製鈔機:維持金融中心地位為管治之本,將土地化成榨取貨幣的寶藏,把房屋變成資產增值的金磚。此所以新長策以「供應主導」為表,包裝一套托市振地產謀略;儲備金以「支持建屋」為名,實質轉嫁政府財政風險予社會大眾,再加大投資注碼。

不幸地,公屋、公屋居民和輪候人士,無論成為政府托市下的祭品,還是投資賭博的犧牲品,都是永遠的輸家,在樓奴旋渦下翻身無望。更可怕的是,他們成為地產金融的眼中釘、無底深潭,欲除之而後快─出租公屋成本高、加租慢、回報低,最好乾脆通通賣掉套現!所以,一定抽秤公屋「富戶」、掃走輪候人士「水分」,他們通通都應該買貴樓!

由官商共謀籌劃的新私有化、金融化計劃,隨時殺到埋身。配以深深嵌入市民意識的「買樓 = 人生意義」霸權文化,公屋居民,以至全港市民的住屋權,岌岌可危矣!


注釋:
一. 〈金管投資穩健 回報一般〉,信報財經新聞,2014-12-19
二. 最終要視乎房委會與政府就財務安排商討的結果。
三. 〈共建我城〉,財政司司長「我的網誌」,2014-12-21
四. 〈托市的居屋〉,惟工新聞,2014-12-29



唐耀強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